大后方相关论文
全面抗战时期,有“球王”之称的著名运动员李惠堂,以足球为“武器”,在香港、广东和大后方开展“体育抗战”的实践。七七事变后,李惠......
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国东部地区的地方性图书馆社团无形解散。从1940年开始,一些地方性图书馆社团在大后方相继设立。位于重庆的北碚图......
重庆大轰炸是日本侵华暴行的重要罪证之一,无论普罗大众还是战时领袖均深受其害。蒋介石作为重庆大轰炸的见证者、受害者、抗击者,......
早在明清时期,泸州老窖大曲便因日益发展的生产力和交通而得到繁荣发展,清代诗人张问陶曾赋诗曰:“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
摘 要 抗日战争爆发后,因着中国东部国土的沦陷,西部地区成为坚持抗战胜利的大后方。西北地区因历史悠久、国土辽阔、民风敦厚、资源......
摘 要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东部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随之西迁重庆。大量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来到以重庆为中心......
摘 要抗战期间不仅是革命时期中共实力壮大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共形象得到正面提升的关键阶段。国民参政会作为战时中国各党派团结御......
摘 要 1943年国民政府开放黄金交易后,抗战大后方的黄金价格迅速上涨,导致各地黄金风潮的出现。重庆作为此时期抗战大后方黄金市场的......
摘 要 陕甘宁边区是抗战时期展示中共施政理念与实践的最佳样本,在建构中共政治形象中具有典型意义。中共力图通过报刊、图书介绍、......
抗战时期,由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大量人口为躲避战乱内迁,更重要的是,大批文艺界人士的聚集,使得位于西南腹地的重庆迅速成为除上海之外......
本书借助对史料的实证研究,致力于第一次分不同阶段系统地勾勒金融机构的迁移布局及其后续影响。金融机构不同于其他机构之处在于,金......
本书从影像史学视角出发,对影片《苦干》进行挖掘,在当前对抗战史的研究中独树一帜。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日军对中国的侵略,数百万难民流......
从沿海到内地,由中原到大西南,那抗战烽火中的千万难民大潮,既是民族苦难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力量源泉。这是一本填补抗战难......
抗战期间,四川作为抗战的大后方,容纳了不少艺术界、文化界的名人,也成就了不少画家。关山月作为其中的一员,其艺术风格也发生了明显的......
真实记录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在艰苦受难中的英雄气魄”的纪录片《苦干》在美国尘封70多年后,终于在近日回到了拍摄地中国。5月5日,该......
摘 要:广西籍作家凤子从女性视角留下了国统区大后方的乱世生活剪影,特别是表现出了一个女作家对大后方女性在这一特定时期所显示出......
新丰县黄磜镇黄沙坑村是位于该县西北部的一个偏远山村。革命战争年代,该村是中共新丰县委和革命武装部队的重要根据地和可靠大后方......
摘 要: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除了在战场对中国人进行杀戮外,在文化教育事业上也大肆破坏,蓄意且有计划地摧毁中国各地的大学。战时我国......
继1929年和1937年举办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之后,1942年12月25日到1943年1月1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在中央图书馆重庆分馆......
期刊
全面抗战时期大后方大学教师和学生生活水平结构研究,A research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faculty and th
全面抗战时期,受战时通货膨胀影响,大后方大学教师和学生群体的生活水平迅速下降,但与真正意义上的"赤贫阶层"尚有距离,决定大学教......
由于战时平民教育运动的宗旨仍以国民党的"三民主义"为指导,以蒋介石的"战时需作平时看"为教育方针,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抗战主要力量西迁,整个西南大后方变成了抗战的战略腹地。于是,众多学者将注意力集中在研究边疆工作上。当时......
关于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Study on rear area of the Chinese War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Fundamental quest
文章针对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缺乏整体研究和学术规范的现状,将中国抗战大后方置于中国抗战历史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大背景之下,第......
抗战时期全国各民族各阶层都在为国家的兴亡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不甘屈服的民族精神构成了抗战时期大后方抗战文化的灵魂。因此笔者......
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西北大后方是中共抗战期间除根据地外最重要的活动舞台,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成败的关键.中共的大后方......
广西大事记(1995年6月一7月)6月1日自治区副主席袁正中在全区清查‘小金库”工作会议上强调,清查“小金库”是落实中央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要措......
让制度切实保障职工权益【编辑留言】今年,是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一年。工会如......
1938年8月,陈独秀由重庆迁到江津,这里是他生命旅程的最后驿站。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已届耳顺之年的陈独秀已是衰飒老者,世交......
石油企业矿区服务业务是油田的大后方,担负着为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提供支持保障的重要任务,为使油田矿区物业服务能够与时俱进,探......
八一三战争结束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上海两租界沦为“孤岛”.在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下,上海“孤岛”与大后方的贸易得以延续,并......
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云南同中国内地多数省份一道在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下,投身抗日洪流中。由于其地处边疆要塞,且毗邻中南半岛众多英......
抗战时期大后方城市中不断衍生各种形式的犯罪问题,从诱因上看,这与后方人口的激增超出城市的资源承载力,战时后方经济环境恶化、......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刘联军大破曹兵于赤壁,拉开天下三分之态,公元214年,刘备进占益州控制区成都平原周边,为乱世求存和鉴于南中......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存文化血脉,同时也为了培养人才,各大高校几乎都选择了内迁.所谓内迁,也就是从高校所在地迁往四川、云南等大......
为弥补油荒,抗战初期国民政府通过推行酒精代汽油、直接投资设厂、鼓励民营生产、奖励酒精原料生产等方式来促进动力酒精工业的发......
随着抗战初期文学界名家内迁西南,加上当地原有的文学创作队伍,大后方的文学创作繁盛一时,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报告文学,都呈现了许多......
在抗日战争时期,凡是到过抗日根据地的国际友人和大后方来的朋友,无不对八路军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坚持敌后抗战感叹不已,认为这是......
2011年11月25日至29日,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西南大学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日战争暨抗战大后方史料整理与研究学术讨论......
抗战时期 ,陈云对大后方党组织建设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依据当时国情和对过去白区党的工作经验的总结 ,明确提出了大后方党的“......
抗战时期 ,众多的美术团体、院校和美术家 ,迁徙至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 ,使大后方成为战时美术最为活跃的区域。这一局面的形成 ,......